close

早上中國時報生活副刊
裡頭介紹了中國大腕級建築師朱锫...與他設計的建築
閱讀之後其中有段文字令我印象深刻也甚有感觸...
對他,對自己;對傳統,對當代

--
他的觀點:建築表情無法到過去

 談建築,他的話很讓人思考,一句「建築的答案不在建築」,
並帶點感慨說:「中國幾代的建築師,都在尋求中國性,卻落入
『傳統』二字的陷阱。」因此,他的設計總以打造當代文化為前
提,反映現實。

 坦言自己也很喜愛中國傳統,不過終究沒有融入其設計風格,
朱锫說因為身為當代人,沒有這種能力,並以「今日無法誕生唐
宋般的詩人」為例,表達當代的建築表情,無法回到過去,該做
的應該是滿足對現實、未來的渴望。對於一條條老胡同陸續被拆
,倒是持批判觀點,「這是對自身的不自信,對過去的膽怯,這
不是對城市真正的理解。」

 朱锫過去也曾經進行藝術家蔡國強的四合院改造,他說這是一
個「凝固舊的、注入新的」工作經驗,原本四合院的外觀主體不
變,盡量取材傳統,增建的部分加入鈦鋁合金和玻璃,保留了對
時間的痕跡,以及對事件的記憶,當代和傳統得以共生。
〈轉錄自中國時報生活副刊E1/97年5月25日/謝學豐台北報導〉
--
頗能認為他這樣的看法比一些
隨地拾起被當代消磨殆盡的「東方」碎削就當作自身靈感符令
的建築師來得認份誠實
但是這樣的誠實之後...他與那些西方的建築大師的當代掛帥思維又有何異?

其中他所持的“批判”說的很對舞的漂亮,力道也下的重
但感覺比較像是在對空舞劍
似乎沒批(劈)到任何一件當代事物(包括他自己的作品)
或許那些被摧毀的老胡同並不是他本人一手構畫主持的
卻是真兇卻是他所信奉的當代中國思潮與現實...換言之就是隨波逐流
相形之下他的那些批判正義之聲卻顯得虛偽、無用且可惡
我不懂對岸「大腕」的用意為何,但在我這邊看來,大腕而攔不住利益掛勾的當代洪流
那頂多就是個摧毀他欣賞的中國傳統的打手罷了

此外,在他第三段所描述的蔡國強四合院改造一案裡
報誌右邊放了兩張對照圖(Before/After)
分別寫著:
改造前南院:一片斑駁,像處在被遺棄的邊緣
改造後南院:整面落地透明玻璃賦予穿透性,左右新舊兩邊,有如傳統和現代在對話。
可能上述句子都是記者旁徵博引的自我感想
然而我想如果這樣新舊兩邊,傳統與現代是在對話,應該也是在相近如冰地冷言冷語吧...
我實在不懂設計理念對話的涵義...可能我看的設計案不夠多
但是在我接觸的過程裡頭,對於「對話」這兩個字實在感冒透!!
感覺上根本就是個設計意念的story hole...每當有設計意涵無法解釋甚至是無法解決時
用上一個「某某與空間對話」或者「空間與大師的對話」就彷彿詩意起來了...
然而大部分在名為「對話」的空間裡總是令人無言
(或許是啞口無言或者是好得說不出話來)

以這個案子來說,他將原本將現代社會中平凡無奇的一樓平民房舍
改造成一個有如美術館的簡約素雅的...美術館(?)
而在那在尋常人家絕對找不到的大塊落地玻璃所映上的...
是對面的傳統建築。此為「對話」設計意涵中常見的技巧手法之一:照鏡子
不知道一個傳統建築看見一面鏡子會有怎樣的對話?
但是我感覺到的,就是一個美術館是的框景...在裡頭的人「欣賞著」框外的傳統建築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面對傳統建築所抱持的態度:欣賞。
不太親近...哪怕建築所倚重的視覺是如此的穿透,身體依然感覺不到外在的那棟傳統建築
就好像汲汲於時尚的我們,甚少去關注那老者上的皺紋之美...

在這樣的情緒之後,也對於自己的批判感到同樣的在閉門練劍自以為是...
然而直到砍到那務實的牆之後
才知道自己的等級大概就是踢到木桶就成棺材的初心冒險者
批判的魔法在現今已成了俯拾即是的線上遊戲...華麗,卻虛擬得可笑

可以理解在這個議題上所有空間設計者的難為之處...
導致像我這樣平時鮮聞世事的小人物都可以在路過的時候給之一槌
好歹人家用心去嘗試了(雖然以逃避的姿態)
更何況我連小指都稱不上,人家好歹夠拼命成了大腕
(只是能力強大的他巧妙的避開了更大的歷史文化責任)

聞聽一聲雷...提醒我該回到現實準備收假了(這篇打的可真久)
但願這對於即將邁入社會職場大雨的我,也是一聲雷
警醒我處理設計甚至是這個社會的態度不該只是批判也不該只是順從
之前聽我媽對霈霈說:你現在沒學好妳以後就會後悔當初這麼懶散!!
我覺得後悔之後,如果不是一味的悔恨自己悔恨當初
趕緊學習...
那在我們孩提童年時期為何要學的那麼快那麼多那麼飽?
只是,長大的我們甚少學習,只想不斷的批評,只想不斷的希望別人先認錯
然後屈著身子好當做自己通往成功的階梯磚
我們將來真的要做這樣的知識份子嗎?
可惜教育告訴我們:
今天你少考一分,你就少十多個成功的機會。
擊敗隔壁班小寶,你就可以拿到模範生頭銜。
不聽話就別想有糖吃,雖然吃糖會把獨立思考的牙給蛀光
小學是個模範生的我,國高中是個純情不起眼的小丑的我,大學是個認真而挫折的熱血男的我
研究所是個放縱、頹廢、沉澱的逃學生的我
每次在思考後,總會對這樣的社會價值的矛盾感到糾結而毫無解答
或許我正應該老老實實的踏入社會在回來驗證這樣的態度來拼湊出

踏入社會Before的我 / 踏入社會After的我
才正開始有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koto 的頭像
    mikoto

    My@ Mi

    mik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