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設計場域裡
遺忘空間如腐肉般,禿鷹般的設計師精英們
看準了,迅速的將這遺忘的空間改造成"人性化",好"造福人群"。
以前我會認為那是種雪中送炭的英雄行為
直到開始思考一個人與隔離性之後
開始對於這些帝國主義視野的設計眼光
感到懷疑
看到他們所精心設計安排的大道理空間之後
再度被遺忘,又再度被定義(de=再 , sign=定義標示)
像是奧迪賽裡被英雄伊阿宋(又譯:伊森)負心漢拋棄的魔女米蒂亞
當伊阿宋辯解:這是為了使妻兒"免於貧困,能夠享受到永久的幸福"
這不就像是設計師華麗的設計說明嘛?
而那些被設計過後不幸被冷落的美麗空間,所泛出那種死寂
也正像米蒂亞斬釘截鐵的回答:
"我不要那種讓人痛苦所謂的富貴生活,也不要那種令人心寒的幸福"
是不是每個遺忘空間真的被遺忘了?
還是那本來就該被遺忘的空間本是讓那些被遺忘的人生存的空間所在?
讓那些「一個人」好好享受遺忘孤單的地方...
而不是讓多嘴的設計師強硬的要跟那空間對話插花的地方...
全站熱搜